亞洲保險論壇 2019
多謝代理主席。我發言支持這項條例草案。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多項紓解民困的措施,除了皆大喜歡的消 […]
多謝代理主席。我發言支持這項條例草案。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多項紓解民困的措施,除了皆大喜歡的消費券,今次這項租金扣稅措施亦是預算案中極大的亮點,令一眾“無殼蝸牛”受惠,絕對是一大德政。
其實,立法會已經爭取租金扣稅多年,我過去亦曾提出相同的建議,但當年政府可能有很多考慮,特別是涉及稅務問題,所以一直沒有採納,直到今年司長認為時機適合,終於推出計劃,而且並非一次過的措施。有消息指出,政府已經研究這項措施4年,由於種種問題,一直未能推出,但政府一直沒有放棄,直至今年時機成熟,便毅然引入這項措施。今日能夠推出,要衷心多謝陳茂波司長及其團隊。
租金扣稅算得上是德政,但社會上難免有人提出另類聲音。有人認為,租金扣稅幫不了正在“捱貴租”但不用交稅的基層市民。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公道,政府需要幫助基層,但同時亦要兼顧中產人士的需要。租金扣稅的目標對象應該是中產或夾心階層,他們需要繳交很多稅款,但甚少享受社會福利,既沒有資格申請公屋,大多數亦沒有資格申請居屋,但又買不起昂貴的私人住宅,所以政府引入扣稅措施,從整體房屋政策來看,只是還中產人士一個公道。
對於正在“捱貴租”的基層市民,政府已經盡力幫助他們,包括提供公屋、臨時房屋和惠及基層的其他福利措施。社會應該爭取政府加緊造地建屋,讓他們盡快“上樓”。另外,有人說新措施會令租金上升,所扣的稅款最終只會流入業主的口袋,甚至令樓價上升。我相信,這些都是杞人憂天。租金及樓價實際上均由供求決定,而且租金現時正在輕微下跌,每年扣稅款項最多只是1萬多元,不足以影響租金,更莫說樓價。事實上,政府已經推出供樓利息扣稅措施多年,一直運作良好,並無為市場帶來不良現象,現在推出租金扣稅措施,相信亦不會有問題。
居住困難一直是香港的深層次問題,現在提出的租金扣稅措施雖是德政,但始終只是“治標”,我們要繼續追求“治本”。建屋造地是今屆政府重點工作,但要解決積壓多年的問題,工作艱巨、挑戰極大,是肯定的,所以希望政府能夠不負眾望,同時做好“治標”和“治本”的工作。多謝代理主席。
問題:
有市民反映,近年在行人路上使用滑板、滑板車及電動可移動工具(包括電動滑板車、電動單輪車、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及電動單車)的數目明顯增多,但部分使用者操作該等工具時的態度欠佳及安全意識不足,導致險象環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每年分別涉及滑板、滑板車及電動可移動工具的(i)意外宗數、(ii)傷亡人數及(iii)檢控宗數;
(二)會否立法規定滑板及滑板車的使用者必須佩戴安全頭盔及其他保護裝備;如會,立法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立法規管電動可移動工具,並規定在馬路上使用該等工具的使用者必須投購第三者責任保險?
答覆:
主席:
就陳健波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民政事務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後,現答覆如下:
(一)根據香港警務處(警務處)的資料,在過去三年涉及電動可移動工具相關的意外、 傷亡及拘捕個案數字如下:
年份 意外宗數 拘捕個案
涉及有人
傷亡數目 只涉及
損毀數目 總數
二○二○ 17 1 18 285
二○二一 23 4 27 217
二○二二
(截至二○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7 0 7 79
警務處及運輸署沒有備存涉及電動可移動工具的檢控數字,以及涉及滑板和滑板車的意外宗數、傷亡及檢控數字。
(二)及(三)有關政策局/部門表示,現時我們沒有計劃立法規定滑板及滑板車使用者必須強制佩帶頭盔及其他護具。然而,鑑於近年在香港使用電動滑板車、電動單輪車、電動輔助單車等電動可移動工具日趨普及,我們正着手研究如何妥善規管在香港使用電動可移動工具。為了顧及行人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我們初步認為電動可移動工具不應在行人路和行車路上行駛;但在若干技術及安全規範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探討其在單車徑上使用的安排。就此,運輸署已於二○二一年分別於將軍澳及科學園旁的一段單車徑進行實地試驗,以取得在規管電動可移動工具及其技術和安全要求的相關經驗。運輸署亦於今年五月起於科學園至港鐵大學站之間的單車徑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先導試驗計劃,以蒐集使用電動可移動工具作短途代步的資料。
我們會仔細審視和分析上述試驗的結果,以及聽取相關持份者的意見,並參考其他地區的規定,以助我們進一步考慮電動可移動工具的規管架構(包括應否要求使用者購買第三者風險保險),並會適時向立法會匯報。
多謝主席。面對環球的激烈競爭和國際形勢的急速變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受到更多挑戰。香港要保持優勢,就必須提升競爭力。很感謝林健鋒議員今天提出議案,讓大家有機會進行討論。
香港回歸前,憑着開放的市場、完善的法制和稅制、穩定的社會秩序、高效的行政架構等因素,打造成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回歸後,香港面對重重挑戰,特別是反對派製造出各種政治風波,窒礙了香港的發展,甚至令投資者卻步,香港的競爭力已大不如前。同時,西方國家近期採取敵視中國的政策,香港必然受害。香港要保持國際競爭力,繼續為國家、為港人作出貢獻,除了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要鞏固香港的金融及商貿中心地位。
今天,多位議員提出意見,包括盡快商討通關安排、加快推動金融科技及綠色金融、優化監管體制、定期評估不足之處、向國際投資者講好香港故事等,我一概表示贊同,也不會再重複。我想從更宏觀的角度,分析香港面對的問題。香港回歸前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相信政府只要做好硬件,自然就會吸引到投資者,而不需要干預市場、不需要主動招攬投資者。打一個比喻,有人開設一間商店,相信只要“擺好檔攤”,自然就有客人前來購物,而不需要做市場推廣和主動招攬客人。這種想法已與時代脫節。事實上,香港多年來研究過不少發展項目,最終卻因為缺乏投資者參與而胎死腹中。
坦白說,說到招商工作,國家固然是當中的表表者,但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也是香港的學習對象。目前,新加坡的股票市場或許仍然比不上香港,但其他金融、商貿業務卻不比香港遜色,有很多地方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要知道,新加坡沒有背靠祖國的優勢,也沒有天然資源,但新加坡有一個積極有為、進取的政府。
新加坡政府設有名為經濟發展局的機構,專門負責招商引資,每年都組織10多次招商活動;對於重要的招商活動,更會由部長甚至總理級官員帶隊到世界各地接觸投資者。同時,該機構也協助企業在新加坡拓展業務,並到世界各地為企業網羅精英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為鼓勵企業投資,會提供特別的優惠措施,例如為創科企業提供長達10年的稅務優惠,亦會針對不同的情況,為其他企業度身訂造不同的優惠措施。此外,新加坡政府會鼓勵外國證券進入新加坡,積極開發新的金融衍生產品,甚至會招募外國企業到新加坡發行股票或債券。結果,新加坡成功打造出總部經濟,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比較之下,香港雖然已經有所進步,會開展國際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亦推出了一些優惠措施,但香港政府的心態仍然保守,既不會直接招攬 或邀請 企業來港 ,又不會為不同企業度身訂造優惠措施。結果,香港與新加坡競爭,很多時候都處於下風,近年更被新加坡搶去不少生意。我希望新任政府能夠制訂全新政策,要求香港的有關官方、半官方機構肩負起招商責任,以更積極進取的態度,因應情況舉行國際招商活動,主動招攬國際企業來港投資。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