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2021年醫生註冊 (修訂) 條例草案》發言(2021.10.21)

(恢復政府法案二讀辯論)

主席,我發言支持《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 香港公營醫療體系雖然有輪候時間長的問題,但病人如有緊急或重大疾病,均可立即獲得妥善的治療,而且費用低廉。 不過,香港市民想看醫生往往覺得苦不堪言,因為除被列為急症或重症的病人外,其他病人都會大排長龍, 專科門診新症要輪候一兩年已司空見慣,急症室輪候多個小時亦是等閒事。 香港人看醫生要大排長龍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醫生不足。

醫生不足的問題已經困擾香港多年, 目前預計至2040年短缺近2 000名醫生, 業界相信實際情況更為嚴重。 立法會已經多次討論有關問題,一直都束手無策, 詳情我不再說了。 今天政府採取施政新氣象,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 不但引進海外醫生,以解決醫生不足的問題,近日更果斷提出新修訂,進一步讓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來港工作。 過去面對反對派瘋狂”拉布”,政府不敢提出引入海外醫生,今天不但敢做,而且夠膽徹底去做,解決市民的痛點, 絕對是香港之福, 我全力支持。

政府最新提出3項修訂:第一,容許持認可醫學及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申請來港;第二,為具備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至正式註冊的措施;第三,容許未在香港以外地方實習的非本地培訓醫科畢業生來港參加執業考試。 在政府原本的法案中,第一點原本只供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申請, 但大部分議員和病人組織都認為,只限永久性居民過於狹窄,難以吸引海外醫生來港, 考慮到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目前最缺乏的是專科醫生,因此政府作出有關修改。

然而,政府的修訂引起醫學界不滿, 根據醫學界陳沛然議員進行的調查,有八成醫生反對修訂, 反對的主要理據是會破壞現行的審批及考試制度,最後對醫生的要求是重量不重質,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更形容政府的決定,是取走他們的定心丸。 醫學界的說法,其實難以令人信服, 相信廣大市民也不會認同,因為醫學界予人的感覺,只不過是自我保護,毫無考慮到病人的福祉, 實在令人很失望。

事實上,政府已多次解釋,海外醫生並非”搶飯碗”,亦已保證會嚴格監管, 醫專會繼續負責把關的工作, 同時不會降低對醫生質素的要求,並且會由醫管局、衞生署及醫專建立三方平台,研究有關的專科培訓,以確保海外醫生的質素。 最重要的是,這批海外醫生最少要在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有足夠時間看清楚他們的質素和水平。 如果他們不及格,根本不可以留下。 由於門檻定得很高,因此我們根本無需擔心質素。

我相信,醫學界如果真的擔心海外醫生的質素,最應該做的是協助醫專及醫管局做好監管工作,協助這批海外醫生融入香港社會,而不是盲目反對,讓病人繼續受大排長龍之苦。 事實上,引入海外醫生對公營醫院醫生也有好處,可以減低目前超長的工作時間。 有調査顯示,超過七成受訪年輕醫生出現工作過勞的情況,超過兩成人更有抑鬱。 所以,反對引入海外醫生對前線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來說,亦不公道。

今次修例可以增加醫生的供應,但如果根源問題沒有解決,香港的醫療問題仍然無法徹底根治。 事實上,很多醫學界人士也指出,今天醫療的種種問題,醫管局要負上最重要的責任。 醫管局已經變成白色巨塔,變成一個巨大的官僚體系, 行政架構不斷脹大,行政反而越來越混亂, 結果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反而出現資源錯配、人手分配不到位的現象,令醫護人員士氣越來越低落,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所以,要根治本港的醫療問題,除了開放海外醫生,政府必須徹底改善公共醫療系統的管理問題。

多謝主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