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政策》
1)做好醫保配套避免監管私營市場
社會上對醫保計劃的執行、規管措施、醫療配套、產品設計等問題仍存在一定的爭議。目前,政府已提出醫保計劃的初步方案,但與上一任政府所提的建議,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例如要求將所有私營醫保計劃納入方案的規管範圍。本人認為,規管私營醫保市場會妨礙業界發展。事實證明,本港私營醫保市場近年每年均有約十五萬張新增保單,保費亦錄得每年雙位數字的增長率,而根據保險索償投訴局的數字,有關住院及醫療保險投訴個案中,每年維持於一百多宗的低水平,各方面都顯示出醫保市場表現成熟,市場亦維持健康發展。因此,本人希望政府能夠聆聽業界意見,避免監管私營醫保市場,並應推出各項配合醫保計劃的配套措施,包括從醫療硬件及人力資源配套著手,增加床位及醫護人手,以保證計劃能夠得到落實,令市民享受到醫保計劃帶來的好處,及達到醫保計劃之原有目的。
2)將醫保計劃五百億元的承擔額轉為種子基金
現屆政府雖然大幅調整醫保計劃,但市民仍然期望政府能推行一個既可行,又可以持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政府應該檢討就方案所預留的五百億元承擔額,當二零一五年或在更後的時間正式運用時,是否需要因應通脹、社會高齡化、及醫療成本上漲等的因素而作出調整,同時亦要對計劃作出長期承諾。本人建議將五百億轉為種子基金,以投資生息,避免計劃在運作多年後,因承擔額用完而無以為繼。事實上,要醫療保險計劃能夠成功落實,可持續性是一項重要因素,所以政府應盡快將承擔額轉為種子基金,令計劃可持續發展。
3)落實立法會打擊保險詐騙的建議
就打擊保險詐騙的問題,立法會運輸業保險事宜聯合小組委員會於二零一二年七月完成報告,並提出多項建議措施,當中警方已採納部分措施,包括為保險業設立專用報案系統,並承諾會跟進有關交通意外的保險詐騙個案。然而,政府對報告中其餘多項建議仍未有跟進行動,亦未有作出適切回應,包括打擊詐騙醫管局病假紙及誇大病情的建議。本人期望當局能夠再仔細研究報告內容,採納相關的建議,並繼續跟進和打擊相關保險詐騙活動。
4)擴大保險扣稅至其他保險險種
特首於選舉時曾承諾引進醫療保險扣稅措施,從而為市民帶來誘因,為醫療問題作出長遠準備。本人認為相關的保險扣稅措施,應循序漸進地擴大至所有險種,包括人壽保險及退休保障等,以鼓勵市民為人生作好周詳準備。其實,愈多市民願意購買保險,需要依賴政府的市民便會愈少,而政府相關的醫療及社會福利開支亦會相對減少。因此,本人建議政府盡快落實保險扣稅措施,紓解未來社會開支的負擔。
5)增加專屬自保公司離岸保險業務的競爭力
政府在一三至一四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落實推動本港專屬自保公司離岸保險業務的發展。預算案建議寬減專屬自保公司離岸保險業務的利得稅,跟再保險公司的稅務優惠看齊,即可獲減半優惠。本港的專屬自保業務雖已邁開第一步,但長遠而言,競爭力仍然不足,本港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相同的業務獲得免稅優惠。本人建議政府,因應經濟情況,將優惠的利得稅率逐步降至零,從而提升本港專屬自保公司的競爭力。
6)繼續與業界商討成立保監局的細則
目前保監獨立的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政府爭取保監局能夠於二零一五年成立。可是,最新方案中仍有不妥善的地方,業界對具體內容仍存有不少爭議。本人期望政府能夠盡快就保監獨立的具體草案內容,包括最佳之營運方式及執行細節,繼續諮詢業界的意見,使保監局能夠如期成立。
7)繼續與業界商討成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的細則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去年完成有關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的諮詢,並提出最終方案,設立兩項獨立運作的計劃,即人壽計劃及非人壽計劃。本人促請政府小心聽取業界意見,令投保人獲得更佳保障,但同時不會對保險業造成不能承受之負擔。
8)改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
為促使強積金收費進一步下調,積金局正就具體改革措施進行研調,目前正研究推出有收費管制的核心基金,以及繼續推出減省行政成本的措施,包括於二零一四年年中推出電子付款結算系統。本人希望積金局能夠加快相關的研究,同時加強宣傳低收費基金,例如指數基金之好處,並加快推行程序電子化、簡化行政程序,以及更改收費匯報方式,以讓市民可以即時知道行政費下調之實際幅度。
《經濟及民生政策》
1)善用財政儲備以刺激投資並還富於民
本港擁有高達七千億元的巨額儲備,現在應放棄過份保守的心態,主動出擊去投資未來。本人不贊成漫無目的地去派糖,但支持利用公共財政的優勢去克服目前社會上的困境,最簡單有效的做法就是同時調低利得稅及薪俸稅稅率。調低薪俸稅,可以直接還富於民,同時刺激消費市道。調低利得稅表面上會令稅收減少,但實際上會刺激起商界的投資意欲,結果會不減反加,並會加強本港經貿的競爭能力,本港數年前取消遺產稅,其後逐步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這是減稅能夠刺激投資的最佳例證。另一方面,近年租金及樓價高企,等如要投資者及市民變相繳納高昂地稅,減低利得稅及薪俸稅,可以減輕商界及市民對租金的負擔。此外,本人亦希望政府利用財政開支,去推動扶貧工作,例如引入低收入在職人士補助金等等。
2)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
香港競爭力正面臨重大挑戰,本人希望政府能夠積極回應及推出措施協助香港保持競爭力,建議包括:
a)政府應加快與廣東省及澳門研究成立粵港澳自貿區,並積極尋求與上海自貿區的合作機會;
b)推出總部經濟,吸引國際企業來港開設地區總部,從而創造更多高質素、具全球視野及富挑戰性的工作職位,並促進本港與世界各地企業的競爭;
c)香港貨櫃碼頭競爭力正逐步萎縮,吞吐量排名早已由世界第一降至目前第三位,料短期內第三位亦會被深圳追上,作為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政府應該加快研究改善本港物流業的競爭力;
d)政府亦應盡快解決國際學校學位短缺問題,做好長遠學位規劃,以便世界各地人才能夠安心帶同家人來港工作或投資。
3)增加本港年青人的競爭力
年青人是香港未來社會的棟樑,所以本人促請政府做好有關年青人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建議包括:
a)提倡通才式訓練,使年青人能夠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溝通技巧、管理能力及責任心等,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能有優秀表現。在未來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應著重年青人跨行業的能力;
b)政府亦應積極協助年青人創業,特別是互聯網購物逐漸盛行,年青人創業更容
易,加上網上創業成本較低,而且需要一定的資訊科技知識,特別適合年青人;
c)近年本港致力改善建造業工人及其他技工的形象,已經吸引到較多年青人入行,本人期望政府能夠繼續提升有關行業的形象及地位,令對無興趣讀書的年青人能夠學會一技之長,投身相關行業;
d)政府亦要為年青人提供高質素的升學或就業資訊,即能為年青人提供實質而有建設性的意見,而非一些空泛、說教式的資訊,能夠真正協助青年人面對前景。
4)推動安全城市政策
近年香港不斷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原因與城市設施老化、市民安全意識鬆懈及政府部門執法不嚴等有關。本人於今年立法會提出「建構安全城市」議案,希望政府成立跨部門委員會,全面檢討本港現行各項涉及城市安全的法例,以提升本港城市安全。根據政府的進度報告,就交通安全、打擊電腦相關罪行及保障資訊系統安全、樓宇安全及職業安全等問題,相關決策局已著手進行跟進工作。本人期望政府能夠繼續監察城市潛在危機,做好預防工作,改善本港安全問題。
5)盡早化解本港的中港矛盾問題
本人非常關心近年發生的中港矛盾問題,包括雙非孕婦、奶粉短缺和其他大大小
小的衝突,這些事件正反映出,香港過去的互諒互讓精神正在減退中。我期望政府能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中港居民共融問題展開工作,並盡快制訂具體人口
政策,就新移民、雙非等問題訂出完整工作方向,並著手推算來港生活的雙非兒童數目,使醫療和教育政策能夠加以配合,本地市民就不會以為他們所享有的福利會被分薄。事實上,政府應該讓市民明白到,來港的內地市民,無論是旅客或新移民,均為本港的寶貴資產,而絕非負累,他們在經濟及人力供應上,都對本港有重要貢獻,目前只是因為大家生活習慣及文化上的差異,而引起衝突。其實同樣問題在戰後亦曾出現,當時有大量移民湧入香港,都曾經出現社會的矛盾,但事後證明這批移民對本港有重大貢獻。本人期望政府能做好配套措施及共融的工作,使他們繼續成為香港的寶貴資產。
6)積極發展公私營醫療雙軌制
目前醫療系統面臨最大的困境,是公營醫療服務的負擔日益增加。因此,本人認為必須加快發展私營醫療市場,增加私營醫院病床數目,以配合將來的醫保計劃,並建議公營醫院擴大以私人收費為基礎的私營醫療服務,為公營醫院開拓財源,收入可以直接補貼公營醫療開支。
7)盡早落實更換舊式柴油車計劃
為淘汰歐盟四期以前的商業柴油車輛,政府今年推出修訂特惠補償方案,資助總額將加至大約一百一十七億元,較二零一三年一月原有建議估計所需的八十七億元,提高約三十億元。本人希望政府能夠繼續聆聽業界關注,盡快取得共識及落實建議,令路邊空氣污染問題可以盡快得到改善,重建美好環境,使一些因為空氣污染嚴重而拒絕來港工作的跨國公司人才,能夠對香港環境重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