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水議案

主席:

 

1)上個月,我參加咗立法會嘅考察團,參觀東江流域嘅供水設施。今次行程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我飲咗咁多年東江水,都係第一次親眼見到東江嘅情況,見到內地為咗維護水質,做咗大量工作,情況令人滿意,而根據匯報,水質合乎最高要求。今次嘅考察見東江流域,令我諗起細個時香港制水嘅情況,呢啲係香港人嘅集體回憶。香港80年代以後,由於已經有穩定嘅供水,已經無試過制水,所以80後未經歷過呢啲苦況。

 

2)今日嘅議案促請政府更改購買東江水嘅方式,由「統包總額」改為「按量收費」。目前,政府正同內地傾緊未來三年嘅供水協議,我希望政府能夠爭取更好嘅協議,價格更平當然係好,但我哋要小心,避免因小失大。我哋見到水價喺過去11年有上升,但係我哋亦要去了解下,期間內地嘅通脹率、匯價嘅波幅、及內地為咗保護水質而作出嘅鉅額投資。

 

3)過去11年東江水價格,由06年24.9億,上升至16年嘅44.9億,單單從數字睇,增幅達80%,平均每年累積增加約6%。不過,人民幣同期升值咗十幾個%,我哋用港幣付款,兌換成人民幣,自然就貶值咗。如果撇除匯率因素,06年水價應為25.6億,16年則應該為38.5億,實際增幅為50%,平均每年累積增加約4.2%。

 

4)水價升幅50%,只係帳面數,呢個數仲未扣除內地嘅通脹率(CPI),內地同期累積嘅通脹率達百分之35%,同時要再扣除營運成本上升嘅因素,準確嘅數仲係等政府去計,但肯定水價11年嘅實質升幅一定遠遠低於50% 。

 

5)同時,除咗帳面上嘅情況,我哋都要睇下一啲實質嘅成本問題。我相信今次有份考察嘅議員都唔會反對,內地好認真去保護水質,同時亦投入好大量資源,過去東江流域6個城市合共投入420多億,去改善水質環境,而香港除了水價外,就無須額外付出保護水質嘅費用。另外,我哋容易忽略咗一點,就係東江沿岸嘅土地都不得開發,據稱涉及嘅土地至少有70平方公里,過去內地無論經濟或房地產發展都正處於黃金10年,如果要計呢啲成本,代價可以好鉅大。所以,我哋睇到水價係上升咗唔少,但亦都要明白人哋付出嘅成本都好大。

 

6)另外,有議員認為由「統包總額」改為「按量收費」,會對香港有利,呢啲只一廂情願嘅想法。事實上,呢啲係市場嘅營銷行為,統包方式通常都會有折扣,而按量收費的確有可能更貴。但「按量收費」仲有一個更大嘅問題,因為按量嘅方式收費,即係唔會保證會購買多少食水,一旦出現旱災,廣東省自己都可能唔夠水用,到時內地無義務去保證有足夠食水供應香港,唔通到時我哋又要制水? 事實上,近年天氣成日出現反常現象,出現大旱災,真係一啲都唔出奇。

 

7)至於海水化淡嘅建議,我同意係值得我哋研究及落實,因為內地同樣面對缺水嘅問題,萬一將來出現供水不敷應用嘅時候,我哋可以有得救急,但係喺而家呢一階段,只係適合做支援或後備方案,因為海水化淡成本好高,政府估計水費係東江水嘅一倍多。而且,港人注重健康,海水污染情況相當嚴重,甚至有好多唔同嘅化學物質,海水經過化淡及過濾後,水質係咪一樣適合長期咁飲用? 長遠對人類健康會唔會有影響? 實在令人懷疑。

 

8)正如之前所講,而家政府正同內地傾緊未來三年嘅供水協議,我都認同可以爭取得更好嘅條件,例如更準確估計每年需求量,從而令水價升幅放緩。另外,政府應該推廣節約用水,以及控制好水管滲漏嘅情況,務求喺各個層面上都唔好浪費食水。

 

我謹此陳辭。

Social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