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1)香港大約喺20年前成功開發出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成為世界最早及最成功嘅電子貨幣,日後更成為好多國家仿傚嘅對象,香港當時一度被譽係智慧城市嘅先驅。好可惜,自此之後,對於推動智慧城市嘅發展,香港再無寸進,唔單止被新加坡迎頭趕上,而家連內地嘅大城市,包括深圳、上海等,都遠遠比香港好。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同而家智慧城市嘅建設程度,實在不相配!
2)所謂嘅智慧城巿,其實係指利用先進科技,去提高城巿運作及管理效率,從而改善市民生活質素,及增強經濟競爭力。去年底,喺創新及科技局嘅領導下,政府訂立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未來5年嘅政策措施,全力推動智慧城市嘅發展。老實講,鄰近嘅城市,例如深圳、廣州、台灣及新加坡,早已搞得有聲有色,我哋而家先至推出規劃藍圖,難免畀人認為香港行得太過慢。當然,有心唔怕遲,我哋而家要盡力落實藍圖內嘅政策措施,同時亦都要了解,點解我哋發展得咁慢,從中吸取教訓,唔好再重蹈覆轍。
3)其實,我哋起步唔係咁遲,早喺2007年,政府已開始大力推動WIFI服務嘅發展,以爭取為發展智慧城市訂下基礎,但可惜時至今日,公共WIFI服務仍然未達到國際城市應有嘅水平。政府已經投入超過4億元,喺政府場地內設立超過3000個免費嘅WiFi熱點,但審計署4月發表報告指出,近4成熱點的網速不達標,有部份甚至無法連線,有3成場地嘅使用率極低,同時覆蓋範圍亦未能達標,宣傳工作亦都欠奉,另外推動公私營合作提供WiFi服務嘅工作,亦都進展緩慢。對於一個智慧城市嚟講,公共WiFi服務係一個最基本嘅項目,但香港搞咗10年仍然做唔到基本嘅要求,反映出我哋想搞智慧城市,但係無落實嘅能力。
4)立法會4月訪問大灣區,當時都有去睇下內地智慧城市嘅建設情況,包括去咗參觀深圳市交通監控中心。指揮中心實際係全市交通動態管理神經中樞,可以睇到整個城市嘅交通情況,邊一條路塞車都睇到,亦可以見到交通巡邏員嘅分佈,仲可以知道停車場嘅實時泊位情況,中心可以統一指揮調配工作。不過,如果要喺香港設立類似嘅交通監控中心,就可能有一定嘅困難,因為監控中心會涉及好多不同部門,包括警務處、運輸署、創科署、路政署、房屋署、民政署、環保署等等,政府部門都係各自運作及各有權責,點樣可以統籌咁多部門去工作,政府應該好好考慮下呢個問題。
5)其實,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接受傳媒訪問時,都表示關心部門協調嘅問題。他表示,要推動智慧城市嘅發展,收集數據係好重要嘅工作,政府將會喺尖沙嘴、觀塘等地,設立400支智慧燈柱,燈柱裝有多功能感應器,可以收集天氣、人流、車流等數據。不過,楊局長指出,呢項計劃最大嘅困難,唔係錢或者技術,而係部門協調,局長話:「出咗事邊個負責,邊個負責維修,牽涉咁多部門,邊個最終拍板?」
6)《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涵蓋了6大範疇,包括運輸、生活、環境、政府、經濟及人才教育,實際亦涉及政府唔同部門嘅協作,所以會由特首主持嘅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負責督導工作,創科局將設立智慧城市辦公室,負責統籌各部門嘅工作。不過,即使有高層次嘅委員會負責監督,但具體協調由創科局屬下的一個辦公室負責,實在令人擔心呢個辦公室係咪有能力駕馭及統籌大局。
7)事實上,根據經驗,我哋嘅公務員體系雖然廉潔、高效率,但咁龐大嘅隊伍,總難免有傳統嘅門戶之見,甚至有官僚作風,如果由局長或總監去同其他部門去傾,可能要花大量時間開會,去說服唔同嘅部門,即使做到嘢,但往往都事倍功半。與其係咁,不如考慮將責任交畀政務司司長,由司長親自領導智慧城市辦公室,創科局負責支援工作,司長親自落ORDER,各級官員自然要做。正如之前所講,我哋搞公共WIFI,搞咗10年都徒勞無功,實在係一個好好嘅教訓。今日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實在不容有失,如果改由更高級嘅官員親自指揮,成事機會一定更大。
謹此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