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施政報告建議書

保險業

1)全面通關恢復經濟往來—香港先後受到社會動亂、疫情打擊,社會經濟元氣大傷,保險業亦難以幸免於難,保險機構或保險中介均苦苦經營。疫情雖然未完全平息,但香港需要為重振經濟做好準備,香港本地市場有限,國內客戶始終是重要客源,及早通關,回復兩地正常來往是首要任務。另外,亦應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研究便利國內客戶購買香港保險的方法,例如研究容許國內客戶透過電子平台投保等等。第二步,我們要開創生機,目前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已經籌備多時,現在正是最佳的出台時機,爭取盡快准許保險公司在區內成立售後服務中心及落實其他建議,以及逐步准許香港保險公司進入大灣區。由於大灣區市場龐大,有關的發展將可令保險業有更長遠的發展,可以為本港經濟作出貢獻,同時又可以開創大量優質職位。目前本港經濟受創,政府首要工作之一是為青年人開發新的工作機會,發展大灣區保險業務,正好切合香港目前的需要。

2)爭取國際信心事不宜遲—政府2018年宣佈要提升香港作為保險業樞紐的競爭力,受到社會動亂及拉布的影響,相關稅務優惠的法例被拖延到今年7月才能通過。目前,香港已經成中美博奕下的磨心,國安法亦已實施,國際都關注香港以後的法治及營商環境。所以,政府各金融部門應該盡快展開工作,保監局及投資推廣署應該主動出擊,制定詳細的解說計劃,向國際推廣,並效法新加坡的做法,為有意來港的投資者提供度身的服務,爭取投資者來港,並換取投資者承諾招聘更多本地員工。同時,亦要為有意進軍國際業務的本地保險公司,提供相關的協助。

3)為保險業創造最佳經營環境及空間—目前營商環境日益困難,政府有責任創造最佳經營環境,讓企業去運作。可惜的是,近年監管機構的合規條款不斷增加,而且條款訂得越見嚴厲,保險業的經營模式已由過去的靈活迅速變成難於經營。業界除了要支付高昂的合規成本,更被條款綑綁,影響經營利潤。我去年已經提出,希望能夠參考競爭對手新加坡的做法,研究在符合國際的要求下,維持較寬鬆的合規條款,監管當局已在跟進。我希望特首能夠採取果斷行動,特事特辦,在諮詢業界及保監局的意見後,先暫時放寬一些嚴苛的條款,等業界有喘息的空間,當危機過後,再研究將來的合規工作。

4)體恤業界苦況提供援助—保險業界雖為金融業的一份子,但目前景況却遠比其他金融業為差,而且業內有大批屬自僱人士,他們的情況比較特殊,原本大都算是中產人士,平日繳交不少稅款,却甚少享受到社會福利。目前疫情持續,政府救濟亦以基層及前線就業人士優先,他們亦受惠不多,現時已陷入收入急速下跌的財政危機。我已經多次反映業界苦況,希望政府能夠體恤業界苦況,提供援助措施。

5)全速發展保險科技—今次的疫情重創社會經濟,却間接加速電子平台的應用及發展。事實上,保險業界近年已致力發展保險科技,例如保險業聯會近年推出兩項創新科研項目「保險詐騙資料庫」及「車保-eCheck」,但相關項目都由業界自費推動。目前保險科技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為了發展保險業,特別要推動大灣區業務的發展,以及便利國內客戶購買香港保險,我們必須全力推動保險科技的發展。目前雖已有保監局負責有關工作,但發展的步伐追不上實際需要,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以加快發展。

民生與經濟

1)抗疫與經濟復甦並重—抗疫及保障市民健康,永遠都應排在第一位,這是毋庸置疑。不過,疫情在短期內無可能完全平息,但經濟已先後被社會動亂及疫情重創,同時政府投入以千億計的援助,稅收却因經濟停頓而大幅減少,本港將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市民亦將陷入「手停口停」的苦況。為此,本港不應等待確診人數「清零」才推動經濟再上路,反而應在抗疫之同時,逐步恢復經濟活動,盡快推出刺激經濟及促進民生發展的政策,讓市民恢復營生,亦令政府恢復收入。當然,恢復的步伐不應影響抗疫的工作,同時更應做好防疫措施。另一方面,政府應做好「健康碼」的準備工作,以協助安排恢復通關的工作,而且政府應爭取每日有足夠的名額,以免引起市民的不滿。

2)爭取內地創科企業來港上市兼在港投資—我去年已經建議,香港應該爭取在美國上市的內地企業回流香港,今年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內地創科企業來港上市已經成為熱潮。今次熱潮令本港金融市場得益不少,但本港實體經濟却受惠不多。建議政府爭取內地創科企業來港上市之同時,主動爭取有關企業來港投資,這些企業都是國際巨企,業務繁多,他們既然來港上市,亦可以來港投資,香港可以用稅務優惠或便利營商的政策,遊說他們將部份業務或部門搬遷來港,或者來港設境外辦事處,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開創更多優質工作機會。

3)繼續大力發展生物科技—今次疫情令大家清楚看見本港產業結構不平衡及競爭力下跌的結構性問題,香港需要大力作出產業更生,為香港尋找出路,另一方面,疫情亦令香港人充份了解到,發展創新科技是香港必行之路。近年本港大力投資創新科技,雖然未成氣候,但有分析指出,今次疫情反映出本港在生物科技的發展有極大的潛力,例如本港科研機構有能力參與研發快速病毒檢測儀器、疫苗及藥物等。與此同時,港交所今年6月宣佈,香港已成為亞太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過去2年生物科技公司在港共集資約439億港元。所以,本港應該有足夠條件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政府宜繼續大力投入發展。

4)持續推動建屋及造地計劃—社會動亂及疫情打亂了社會的發展,建屋及造地計劃難免受到影響。建屋計劃是香港重中之重的問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政府應持續推動建屋計劃,以求長遠解決港人居住困難的問題。

5)應使則使節約開支—嚴峻疫情,民生大受打擊,社會應該支持政府繼續「開倉賑災」。不過,除疫情外,香港已成為中美博奕的磨心,經濟必然會受到長遠的影響,政府必須做足準備,要求各部門減省不必要的開支,盡力避免浪費公帑,亦應鼓勵市民積穀防饑,以應對極可能出現的經濟寒冬。

6)提倡運動以達至工作生活平衡—港人近年生活在壓力之下,當中成因眾多,需要花時間逐一化解,但化解前,應該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以紓緩市民的生活壓力。當中,運動應該是最簡單及花費較少的方法,政府近年推動市民運動,包括提供更多運動設施及舉辦運動比賽,其實已有一定成效,應該繼續大力推動,促進市民身心健康。

社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