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提升香港整體持續競爭力之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表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本港連續第11年憑住「綜合經濟競爭力」同「可持續競爭力」嘅優勢,繼續蟬聯全國競爭力第一嘅美譽。不過,呢 啲都係表面風光,報告直指,香港的競爭力優勢正迅速放緩,同內地城市嘅差距正逐漸縮小,香港無論喺人才、軟硬件等優勢都正在弱化之中。

 

老實講,報告提出嘅問題,我哋都早已知道,亦都唔係近日先至出現,但偏偏我哋一直都解決唔到問題。今時今日,本港有好多方面已經落後於新加坡,現在連內地都亦步亦趨,如果我哋再啲起心肝,為香港尋求突破,香港失去龍頭地位只係遲早嘅事!

近日,多位議員先後提出多個有關經濟前景嘅議案,包括之前林健鋒議員嘅營商環境議案、 今日林大輝議員香港競爭力議案、及即將由吳亮星議員提出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議案,我哋好應該多謝三位議員,佢哋正係提醒緊大家,香港面對著真正而迫切嘅 危機!我希望政府、以至社會大眾,都認真聽下各位議員嘅意見,思考一下香港嘅將來,唔好再沉迷於爭吵同鬥爭之中。

根據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本港經濟仍高度依賴金融及房地產,但土地和房屋供應嚴重不 足,令樓價過快增長,加上炒作氣氛濃厚,經濟呈泡沫化。房屋及商舖租金急升,一方面推高通脹,阻礙中小企發展,同時亦增加市民生活壓力。此外,香港人口老 化亦日益嚴重,將令到勞動力減少,直接削弱本港競爭力,而報告更預期,當中國發展逐步成熟,本地的服務業勢將被內地取代。

面對咁嚴峻嘅形勢,我哋應該設法為本港注入新動力,尋求新突破,我喺早前多項辯論中已經提過多項建議,唔再重覆。今日,我想補充一點,我認為,香港要防止被內地取代,就應該全力去鞏固一啲我哋有、內地欠缺嘅特質,例如本港昭卓嘅信譽,而信譽亦都係本港一定要堅守嘅原則。

事實上,外國投資者信任本港嘅合約精神,喺香港做生意唔使擔心不明朗因素,而國內嘅消 費者更加對香港出售嘅產品及服務充滿信心。本港昭卓嘅信譽令到本港仍然保持到有大量嘅機會,所以我哋要全力鞏固呢一種特質,而呢一種特質又同本港法治、廉 潔、資訊自由及公民質素等等嘅核心價值觀,有直接嘅關係。近期,社會出現咗一啲劣質產品,例如有牛丸被發現全無牛肉成份,我認為必須要嚴懲呢啲破壞本港信 譽嘅行為。

另一項本港嘅優勢就係本港簡單而低嘅稅制,據我所知,外商仍然願意來港,甚至當香港為 投資中國嘅基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係本港簡單嘅稅制。有好多外商都抱怨到中國投資成本越來越重,特別係複雜而繁重嘅稅收,所以部分投資者都願意將總部 留在本港,享受本港低稅率嘅好處。因此,簡單而低嘅稅制仍然係本港嘅優勢,呢個係留住外商嘅好條件,千萬不能改變。

最後,我想講下本港機場問題,目前機場管理局正籌備興建第三條跑道,但面對唔少阻力及 質疑。香港係國際航空樞紐,航空業可以話係香港經濟其中一條大動脈,呢條大動脈暢通,本港經濟可以健康發展,如果呢條大動脈受阻,則本港經濟就會患上高血 壓。據統計,機場直接提供65,000個職位,間接受聘嘅職位超過12萬個,如果計埋同航空業有密切關係嘅四大支柱行業,連帶影響高達一半嘅勞動人口,所 以機場對香港嘅重要性,實在唔使我多講。

本港機場嘅升降量原本預期要到2018年才飽和,但根據最新的數字,早前復活節長假第 一日,機場刷新單日航班處理量紀錄,達到1,172架次,只差28架次,便達1,200架次嘅飽和點,所以飽和嘅日期將會提早來臨。當機場升降量飽和後, 如果長久唔能夠提高升降量,就無法滿足客運及貨運嘅需求,航空公司無可避免要減少二、三線嘅航班,同時又有加價壓力,直接削弱本港競爭力。最慘係因為複雜 嘅航權問題,航班唔嚟香港,亦唔代表可以去廣東其他機場,最後可能益咗其他競爭對手。所以,我相信第三條跑道係需要盡快上馬,確保本港本港競爭力不會受 損。

當然,我哋需要保持港人嘅生計,但亦唔可以放棄自然嘅生態環境。興建第三條跑道有可能會影響到環境同自然生態,我希望機管局能夠投入資源,為環境生態做補救工作,及推動生態嘅可持續發展,亦要確保工程唔會令環境受到污染。

社交分享